

在陆肇祥
(清)彭定求
襄邑有袁家山,明兵部尚书袁可立在陆园地也。四围林树高耸,岩壑水水。木清华景逾濯锦,上建纯阳宝殿。额曰:“梦觉迷津”。后供吕帝閤目睡像,趺坐胡床前,设丹炉。最后高亭四敞,豁达清虚。上供长生大帝,及八洞仙祖圣像,皆飞现云中。前后壁之间,留题圣迹颇多。书回道人志。
乘载袁尚书始祖荣,世有隐德。递及尚书祖永康、父淮,皆崇奉吕帝最虔。可立降生之日,淮梦吕帝引一小童云:“汝家世代行善,且知敬信我,今将小徒为尔后。曰:异日此地当出仙人。”即以此肇祥。
淮甫晤而立生一生,文章事业董宗伯其昌志载甚详。而晚尤爱道,故于在陆园崇建殿宇数重,位置悉系梦中指点。皆隐寓丹诀之秘,至今灵应昭然焉。
(《重刊道藏辑要·吕祖圣迹辑要·在陆肇祥》)
袁家山
1989年《睢县志·古建筑》:“袁家山,在县城南门里,建于明天启年间。……周围湖水环抱,形似小山。”
袁家山
“袁家山,在今袁山路西。始建于明末,又称吕祖庙。建在一土丘上。前有山门,中有大殿,后有凉亭。周围有浅水环绕,整个建筑望去如一船浮于水上。
建国后,大殿左侧建厢房十间,作为文物陈列室,山前开辟了花园。1966年‘文化大革命’时,曾改作县第二机械厂宿舍。1978年重加修整,栽种花草树木,辟作县图书馆。”-- -- -- 1989年《睢县志·城乡建设·古建筑》304页
袁家山
“袁家山,又名吕祖庙、小蓬莱,在县城南门里,建于明天启(1621—1627年)年间,传为明末兵部尚书袁可立所筑。昔日,前有山门,中有大殿,后有八卦亭,犹如三根桅杆;殿后有深洞,象征船舱,吕祖木雕供祀于内。周围湖水环抱,远远望去,形似小山。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知州范阳洵曾鸠工修葺,并镌碑记之。新中国成立后,几经修整,增建房屋三间,围墙260米,护坡台阶25级,花池35个,拆除大殿两侧耳室,改为八方圈门。山门下立起一对石狮,以补其缺。今为县图书馆馆址,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 1989年《睢县志·文化·古建筑》
袁家山
“袁家山,位于睢县城内袁山路西,文化路北。袁家山又称吕祖庙,是明朝兵部尚书袁可立为纪念他渡江时化险为夷而建成。袁家山建于明朝天启年间(1621年),占地7500平方米,建于土山之上。土山为人工堆土而成。三面环水,好似一页小舟在水中荡漾。中轴建筑共为三进,前有三门,中有大殿,后有八仙亭。山门外有20级砖砌台阶,拾阶而上进入山门。大殿面阔三间,接大殿后为仙人洞,洞两侧有砖砌台阶,顺台阶而上则登八仙亭,八仙亭为带回廊的砖木结构。现已辟为公园,山门外两侧已建仿古式图书馆。”(1990年《商丘地区建筑志》)
袁家山,
又名吕祖庙、小蓬莱。它建于明天启年间(1621—1627 年)。据传,明天启日本侵
占琉球群岛,明皇帝派兵部尚书袁可立出征,船行至大海中间,风浪大作,袁尚书十分着急。忽然眼前出现吕洞宾形象,于是急忙祷告,恳求保佑,并许愿修盖庙宇,随即风平浪静,一仗取胜。袁尚书返里后,大兴土木,盖吕祖庙以还愿。建筑颇具匠心,前有山门,中有大殿,后有凉亭,周围浅水环绕。
解放后,党和政府曾几次整修,雄伟气势有增无减,现已成为我县广大干群学习游览的场所。 睢县图书馆
一九八三年二月三日
袁家山文献资料摘录
既撄颔下,便抽簪林居,绝意小草。营菟裘里门外,置身壶峤,烟鬟蜡人,望之以为藐姑射氷雪人也。(明 梁云构《袁节寰晋大司马奉命乘传锦还序》)
归而娱奉两尊人,色养备至。除地为圃于城东,偏有池馆、亭台之胜。公莳竹种松,分兰萟菊。日与诸耆旧徜徉于诗坛酒社,陶然有隐处之乐焉。(明 孔贞运《明资政大夫正治上卿兵部尚书节寰袁公偕配诰封夫人宋氏合葬墓志铭》)
公营别墅于牟驼岗,以娱两尊人。偕夫人长跪,柔旨酒奉以为寿,旦夕善事之。又筑园城南,命歌者击鼍(tuo)鼓云,璈声琅琅,爽振驷伐,以写其胸中砰訇磊落之气。(明 王铎《兵部尚书节寰袁公夫人宋氏行状》)
当司马公(袁可立)在前明时,宦历中外,既负士大夫重望,逮乞休归田,筑别墅、池林、山榭,逶迤十余里,不绝名花美石,极一时之胜。安荣寿考,世罕与比。(清·汤之旭《尹思袁公(袁任)墓志铭》)
在陆肇祥
襄邑有袁家山,明兵部尚书袁可立在陆园地也。四围林树高耸,岩壑水水。木清华景逾濯锦,上建纯阳宝殿。额曰:“梦觉迷津”。后供吕帝閤目睡像,趺坐胡床前,设丹炉。最后高亭四敞,豁达清虚。上供长生大帝,及八洞仙祖圣像,皆飞现云中。前后壁之间,留题圣迹颇多。书回道人志。
乘载袁尚书始祖荣,世有隐德。递及尚书祖永康、父淮,皆崇奉吕帝最虔。可立降生之日,淮梦吕帝引一小童云:“汝家世代行善,且知敬信我,今将小徒为尔后。曰:异日此地当出仙人。”即以此肇祥。
淮甫晤而立生一生,文章事业董宗伯其昌志载甚详。而晚尤爱道,故于在陆园崇建殿宇数重,位置悉系梦中指点。皆隐寓丹诀之秘,至今灵应昭然焉。
(《重刊道藏辑要·吕祖圣迹辑要·在陆肇祥》)
重修袁家山吕祖庙碑记
清 范阳洵
戊申秋九月,余奉檄来守是州。越明年(春)二月,幕客陈云槎,朱紫函、高蓬山偕游袁家山。归,以所赋诗出以示余,余明日即往登临,见其祠宇萧条,园林将颓。慨然,有兴复之志,乃鸠工修葺,顿觉改观。复于庙外依山傍水,植桃柳数百株,一时僚幕诸公各撰联题额颜其殿,庙貌焕然一新。节于吕祖圣诞,寅剧赛,观者森如堵墙,诚盛事也,爰为文以记之。
余尝谓圣贤不必作神仙,而高过乎神仙,神仙虽不及圣贤,而断不可不学圣贤。夫儒者得用于传世,以行科道,而成为圣贤也,幸矣!如其不幸而至,逃入玄门遁世不悔。如唐典之隐,昆陵之休之治涞园,此岂其所甚愿哉!诚以圣贤者,以身教一时,以名教万古,虽死如生,固传世之神仙也!神仙者以金丹永保性命,以宝筏普渡众生,独善兼善,亦出世之圣贤也。苟徒以炼神眠气,脱壳飞升,逍遥间散于蓬莱弱水间,独乐其乐,而无忧世忧民,则虽历劫不坏,世又何贵有此神仙哉!历考列仙传中所载,中举者十万人,拔笔者八千余处,但为身谋,无功德于世者,何可胜道?即有恩于世者,而进亦有之。立大功德者,如老子之为柱史,尹喜之为关、令仇生之仕殷,马丹之仕晋,海蟾之仕燕,亦虽更仆,数求其名,昭史册祀重典章者。
自有神仙以来,未有若吕祖也。吕祖固圣贤而神仙,神仙而圣贤也。方其初读儒书,于唐会昌中两举进士不第,遇钟离子得授金丹,夫道其非以世不见用,托于神仙以示隐耶,其自愿混迹红尘,广行善事,以拯危救难,非即圣贤,悲天闵人之苦衷耶!逮我国朝劫灵效顺,屡助天功,其平日忠君爱民之心,已昭然其若揭,此孚佑帝君之封号之所由加也。
余永乏兹土,有废必与有兴。已告成,而风景清幽,居然福地也。庶几其式凭焉,从此春秋致祭,祀孔明俾,勿负我皇上酬德报功之至意,而官吏之竭诚,以将事者,可以为民祀福焉。后之官斯州者,与余同志必能力继其盛,则此庙可以不衰矣!
爰从而歌曰:
“花明柳暗兮,恍是仙源;
吹笛鸣剑兮,鹤唳青天。
神其醉止兮,洞中高眠;
佑我苍生兮,亿万斯年。”
是为记,与会题咏诸人及同城绅士会首姓名,镌于碑阴,俾后之君子有所稽考云。
署睢州事即补知州范阳洵撰并书
睢州学学训正周志承
睢州学训导 王汝舟
直隶州州判借补睢州州判沈人驿
代理睢州州判候补未入流沈贵春
睢州吏目姚嵩庆
清道光二十九年岁次已酋八月谷
(《睢阳尚书袁氏家谱·文物篇》)
浮香阁轶闻绝句五十首之二十六
(清)王祖恢
金缕歌终撤瑟期,露盘丹炉几迁移。 蓬莱盛事原难纪,但录当年待月时。
袁氏“陆园”在鸣凤门内,有阜隆起,上有承露石盘、丹炉。王掌夏铨缙,荐岩推官子,抱慕道之诚。过邯郸,题《金缕曲》二阕,以为神仙必可得而见。晚相园地建道场,名“小蓬莱”。一时竟歌咏之,荟为集曰《蓬莱纪胜》。掌夏又尝招潜江余瞿士、田篑山蓬莱道院待月,瞿士用工部韵作诗,客尽属和。
清光绪《睢州志•艺文志》
蓬莱纪胜杂体小引
(清 康熙)田兰芳
吾所日见之人,岂曾有云亲见神仙也乎哉?吾所日见之人,岂曾有谓世无真见神仙之人?神仙必不为人所得见,而吾亦可不必欲见之也乎哉。岂非以传记留传,昭然可据,遂谓古或异于今,故如是耳。若然则是,神仙能超然物外而克盈人之耳目者,实造于文士之笔端也。审矣,而世于人之工文者,顾以仙才目之又何以称焉。盖以文士心思灵变,笔舌澜翻,能状无成有,摭虚为实,才士之才至于如士,必非尘埃之局思钝颖,可以相方,故谓之曰仙,以其能形容乎仙之为才之至,非立一仙之程于此,衡乎能及乎此者之为无尚也。
吾姻王君堂夏,素报慕道之诚,以为神仙必可得而见也,飘飘然常有凌云想以尘壒喧 ,不足以接灵风。
一旦相袁公废囿,因高就下,鼓众力而建琳宫焉,剩沼残山,忽免为金城银阙。
于是吾州才俊竟抒藻思以歌泳之,变本增华。煌煌乎,赋驾大人诗跨步虚,行间如闻麻姑之音,句里能发玉女之 ,是为结象于难名,树都于无何,有不几才而仙者哉!
掌夏欲刊以流布四方,慕道之士必谓驷王虬并紫鸾骖 ,缤纷将弭节乎睢涣之间,更无庸驰车乎,流沙望涯乎沧波也。则是编也,亦可备蓬瀛之典故,以资取信,倘有龙门令抱策而续至焉,知当以观止谢之矣!
(清 田兰芳《逸德轩逸稿·小引》)
甘 露 台
( 明) 王 铎
《甘露台》本为王铎《赠袁枢诗册》中之第八首,当时所描绘的是袁大司马别业中之一景,即今日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袁家山山顶之甘露台,特录而纪文:
台峭属云根,垂杨掩一门。
洒阑疑野径,星摘冒山村。
别具渔樵味,自然涯壑存。
何须问白帝,造化在花源。
王铎癸酉五月夜用圣教兴福夫子碑为环中(袁可立子枢号环中)老亲契(自《中国书法全集·王铎卷》)
漫 成
(清)张庚
袁家山头晴霭暖,大佛寺前春流淙。
青蒲出水仅三寸,白鸟过溪时一双。
(中华民国大总统徐世昌编选《晚晴簃诗汇》)
酬袁国玉蓬莱坐月韵
(清)田兰芳
袁大司马平泉旧墅,今创为道院,名曰“小蓬莱”。掌夏邀同诸友坐月其地。国玉有作,因酬其韵。
清 田兰芳《逸德轩遗诗·卷下》六十六页
蓬莱道院待月诗
(清)田兰芳
王掌夏招,同余瞿士、唐幼章、袁国玉游蓬莱道院待月,瞿士有诗,用工部韵见投,因次以报。
仰止湖南千仞峰,每持纤挺叩洪钟。
朱云才见角先折,白虎如临席定重。
曲沼独清终易挹,大贤泛爱实能容。
非君谁发登高兴,老向交游事事慵。
一缕残霞挂夕峰,遥闻鹤观动踈钟。
衣禁灵籁吹三鼓,月耐微云透几重。
谈美真堪医夙病,酒醲无力起衰容。
归来欲纪当筵事,万转千回意已慵。
(清 田兰芳《逸德轩遗诗》下卷五十九页)
浮香阁轶闻绝句五十首之二十六
(清)王祖恢
金缕歌终撤瑟期,露盘丹灶几迁移。
蓬莱盛事原难纪,但录当年待月时。
抢修袁家山批文
抢修袁家山批文(4张)
袁氏“陆园”在鸣凤门内,有阜隆起,上有承露石盘,丹灶。王掌夏铨缙,荐岩推官子,抱慕道之诚。过邯郸,题《金缕曲》二阕,以为神仙必可得而见。晚相园地建道场,名“小蓬莱”,一时竟歌咏之,荟为集曰《蓬莱纪胜》。掌夏又尝招潜江余瞿士、田篑山蓬莱道院待月,瞿士用工部韵作诗,客尽属和。(《睢州志·艺文》)
无 题
清 无名氏
三面清池千树霭 半城烟雨一山高
袁山
《睢阳尚书袁氏家谱》:“袁山为袁氏之别业,苍松绿柳,为一郡胜迹。”
中华民国
“今睢县行政公署为清之洛学书院,然本明袁尚书可立故宅也,至宅向南恰与南坡之袁家山脉络联贯。”-- -- -- 民国二十二年(1933)《河南通志·睢县采访稿》